深圳市医师协会2021年工作总结
作者:深圳市医师协会来源:深圳市医师协会点击:1765时间:2021-12-31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面对新的实践需要,一年来,深圳市医师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市卫生健康委和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会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秉承“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的办会宗旨,积极承担政府交办的任务,充分发挥各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紧密围绕我市医师队伍的自身建设、行业发展、自律维权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2021年,时逢建党百年之际,协会党支部积极响应市卫生工委两新组织党委的号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开展“四史”教育,严格“三会一课”制度,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协会党支部始终重视组织发展工作,于2021年确定党员发展对象1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1名,转入正式党员2名,现共有正式党员7名。协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全年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党史学习主题会议2次,协会工作研讨会2次,并组织全体职工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现场直播。支部王天星书记荣获2021年深圳市委卫生工委两新组织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5月协会党支部联合重庆市医师协会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及协会中层干部参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重走革命道路,领悟红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史教育让支部全体党员谨记,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明志,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1.遵守协会章程,坚持民主办会。一年来,协会始终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的原则,按照《深圳市社会团体运营规范》和《社会团体指标体系》的相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内部治理,按时向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提交《社会团体2020年度报告书》,并于5月份通过了年报的审批。全年先后以现场或通讯形式召开了4次会长办公会、2次常务理事会、1次理事会,按时向理事会报告工作情况,并由理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协会秘书处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决算报告及监事会工作报告。2.完善管理制度,服务二级机构。根据协会《章程》及《二级机构管理办法》,协会秘书处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并指导二级机构的筹备、换届等工作,使各二级机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年内新成立二级机构11个,完成换届13个。目前协会共有专科医师分会58个,专业委员会30个。3.严格执行财会制度,实现勤俭办会。协会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通过了市卫生健康委的年度财务审计。协会加强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管理流程、审批权限。重点强化协会的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2021年各项财务指标较上一年度有较大改善。1.医师执业注册和备案。全年共完成医师注册备案业务44576项,较2020年的37181项增涨了19.89%。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深圳市共有注册医师62044人,较2020年增长了8.33%。其中,执业医师58747人,占94.69%;执业助理医师3297人,占5.31%。经统计,深圳市现有临床类别医师40512人,口腔类别医师7845人,公共卫生类别医师2831人,中医类别医师10856人。
全市共有全科医师7479人,占执业医师总数的12.05%。根据深圳市统计局2020年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计算,目前我市平均每万人拥有全科医师人数约为4.26名,已实现深圳市“现到2022年底,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提高到4名以上”的目标。
2.医师资格考试。协会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深圳市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的相关事务性工作。(1)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情况。2021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深圳考点共接受报名考生4557名,经市考点及省考区三轮审核,有4099名考生符合报名要求。2021年7月份我市共有来自深圳、惠州、东莞、汕尾四个考点总计4007名考生于深圳考点临床类别考试基地(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参加了实践技能考试。9月份共有通过技能考试的2643名考生与555名实践技能免考考生参加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试),另有428名未通过一试的考生于11月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2021年深圳考点医师资格考试总合格率为54.42%,高于医师资格考试广东省(49.34%)与全国(41.9%)的合格率。考试期间无作弊现象发生。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协会对考试现场加强疫情防控,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措施,要求考生、考务人员在出入校区及考场时出示本人健康码、行程码、“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并在考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及手套。考场严格实行消杀制度。(2)中医类别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情况。2021年完成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传统医学师承、传统医学确有专长材料报名审核811份,其中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最终考试通过3人,合格率12.00%,传统医学师承考试通过8人,合格率15.38%,传统医学确专长考试通过26人,合格率20.80%。3.医师定期考核。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协会开展并完成了第四周期(2018-2019年度)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2021年4月及9月完成了两轮一般程序业务水平测评理论考试的组织。为确保考试顺利,协会在考前制定了详细的考试实施计划,对考务人员培训、应急处理措施、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相关工作作出要求。考试期间加强疫情防控措施,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开展并落实防疫工作,确保了考试的顺利进行。本周期考核医师共41964人,其中适用于简易程序的25480人,适用于一般程序的16484人;总合格人数为41733人,不合格人数231人,总合格率为99.45%。10月25日,由协会领导带队,协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前往上海市医师协会进行医师定期考核交流工作。4.过度医疗和医疗欺诈行为认定。2021年共承接涉嫌过度医疗和医疗欺诈行为认定案件27宗。其中2宗不符合认定条件,卷宗退回原委托机构;完成案件认定25宗,其中16宗不存在过度医疗或医疗欺诈行为,6宗存在过度医疗行为,3宗存在医疗欺诈行为。案件共涉及11个学科,典型学科为妇科、泌尿外科、皮肤科,在整体案件中分别占比24%、16%及16%。相关案件主要投诉内容多为夸大病情、小病大治、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费用过高等。所有案件认定结果已提交市卫生健康委、市卫生监督局等委托机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反馈信息,有1名执业医师给予暂停执业半年、记六分的行政处罚,1名执业医师给予暂停执业半年的行政处罚,1名执业医师给予暂停执业一年的行政处罚。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受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委托,协会对我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督导评估工作。我市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9家,协同单位18家,专业基地119个。2021年10月,历时15天,经过培训、聘请国家级、省级督导专家,对全市9家住培基地进行了实地评估督导。其中与广东省医师协会共同督导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本次督导工作对我市9个住培主基地中的21个专业基地及9个基层实践基地进行了评估;实地督导访谈带教师资74人次、住培学员63人次、院领导6人次、基地管理人员16人次;抽查学员书写的运行病历41份、培训登记手册17本。经过督导评估,协会形成了7千多字的评估总结,并对9个基地给出反馈意见。受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委托,协会对我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目前深圳共有3家中医住陪基地。2021年11月协会聘请国家级、省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查评估专家对深圳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等3家基地进行住培督导评估,从基地基本情况、培训管理、培训质量、学员和带教老师的临床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现场督导。专家组依照国家标准,指出了中医规培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经过督导评估,协会撰写评估总结5千多字,并及时向各基地给出反馈意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工作的政策性强、标准严格、国家重视程度高、意义重大,协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完成任务。通过对住培基地的督导评估,我市形成了“四位一体”(政府主导、能教招考、协会督导、基地实施)的住培管理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建设、住培学员的培训质量及同质化水平逐步提升。该模式得到了中国医师协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的高度认可。6.中医重点专科督导评估。在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的领导下,协会制定了《2021年度深圳市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估工作方案》,从归档病例质量评估、科研与教学质量评估、现场评估等方面对全市22家医院的88个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进行督导评估,涵盖10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5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65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和8个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1月14日至12月24日期间,协会组织各学科专家120余人次,由协会领导带队,对22家医院进行了现场督导评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1.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学术交流新模式。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协会积极探索学术交流的新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会议,通过线下主会场、线上直播、多国语言同声传译等方式举办大中型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全球直播参会人员达数千人。2021年全年协会主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共149场,其中如期开展143场。活动期间,协会各部门及各二级机构严格遵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相关防疫要求,对到场参会人员进行核酸报告核验,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并进行一系列防疫消毒措施,确保了各项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2.落实质量强市战略,推进团体标准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协会于2021年3月制定了《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制定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充分发挥协会各会员单位和二级机构专业技术优势,制修订我市医疗行业内的共识、指南、规范等技术标准。协会于2021年5月获得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资格,随后通过该平台对6个团体标准进行立项。目前已发布并实施团体标准1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术语编码规范》),正在起草准备阶段的团体标准5项(《深圳市医疗机构输血科免疫学检测技术标准》《深圳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设置标准》《深圳市糖尿病社区分级诊疗技术管理质量标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技术规范》《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颜面管理诊疗操作技术规范》)。3.宝安区医疗卫生类基础研究项目评审。受宝安区科创委委托,协会对2021年宝安区医疗卫生类基础研究项目613项课题进行评审。本次评审课题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全科、护理、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医院管理辅助科室、中心实验室等科研项目。2021年7月份,协会组织75位专家、分15个评审小组开展评审工作,历时10天,完成613项申报材料的评审及复核工作。1.主动担当抗击疫情,守护社区健康防线。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协会各会员单位积极采取行动,在面对我市“5·21”“6·14”两次重大疫情时,协会各会员单位及各专科医师分会的医务人员与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道,日夜奋战,增设临时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点,全面铺开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工作,为全市市民进行了多轮核酸检测筛查、疫苗注射,成功抵挡住了变异毒株Delta+的疯狂反扑。为加大健康科普及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的力度,协会相关二级机构深入基层,积极投入到社区防控一线,开展义诊、健康科普、防疫宣传等活动,从科普教育、预检分诊、健康指导、居家隔离观察、核酸检测采样、新冠疫苗注射、患者随访等方面为我市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及健康指导。2.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庆祝“中国医师节”。为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增强我市医师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协会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开展了第二届“深圳医师奖”评选活动,评选出马伟科、王凌伟、刘禹翔、刘铁榜、杨传忠、张常华、陈荣琳、周霞平、黄芳、樊敬文等10名医师荣获“深圳医师奖”,王玉龙、王庆文、朴春丽、刘友坦、孙力、李强、武斌、姜楠、裴晓阳、廖翔等10名医师荣获“深圳医师奖提名奖”,并于7至9月组织20位获奖医师进行宣传物料的拍摄,联合各大新闻媒体,以“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纸质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宣传,并于12月10日举行第二届“深圳医师奖”颁奖典礼。同时,根据广东省医师协会相关文件精神,协会推荐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长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陈义泉医师参评并荣获广东省第三届“广东优秀基层医师奖”。3.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推进行业自律维权。协会发布关于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通知,坚持做好《医师法》的普法工作,邀请法律顾问进行普法宣传与新法解读,组织医师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新《医师法》,加强医师队伍法治意识,推动《医师法》的正确有效实施。协会于2018年编印以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深圳医师执业手册》,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到广大医师肯定。随着国家对卫生健康领域相关法律的修订,原《手册》已不再适应相关要求。2021年协会已着手开展对《手册》的修订工作。协会坚持依法开展医师自律维权工作,着力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医师的理解与支持,推进医师依法维权。在深圳数起恶性伤医事件发生后,协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谴责伤医肇事者,维护医师合法权益,并及时赴医院探望慰问受伤医师,以实际行动支持医师依法维权。